先来分一下零售业就业的痛点。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649亿元,同比增长8%。2014-2019年,全国在线零售额从27898亿元增长到106324亿元,尽管线上零售总额持续增长,但近年来线上高增长时代已过天花板。 2014-2019年整体在线零售增长速度下降,速度放缓。 在线零售业不能替代线下实体零售,线下零售业虽有所下降,但仍占80%左右,线下零售整体回暖。 零售业主要形式。 零售业之痛。 最早的零售业是一种古老的商业形式,现在已衍生出百货店、专业商店、超市、便利商店、折扣商店、仓储商店等多种形式。 智慧零售,不得不提“人货场”的概念,虽然传统零售业同样拥有货场人的概念,但却没有云服务的加持,而且是由货、场为主导的,非常有特色。与人有关的人员,一般都是与用户信息等相关的,是以用户为中心的。 重塑用户思维,是对价值的全面重新定义。商业价值不在企业内部,而是清晰而完整的目标用户形象。根据用户要求,对用户进行洞察,以决定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,应该在哪里销售? 从早到晚的智能便利商店到无人经营的当地即时零售平台,从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,从无门槛配送到半小时生鲜配送,从新零售到到家新零售。零售业实际用工也有几个很明显的痛点。 零售业就业的痛点。 职位结构单一; 零售行业岗位结构比较单一,工作门槛低,成长空间有限,岗位流动性大,留人难。 二、面临的财税合规问题。 店面跨地区承包,具有一定的经营和核算自主性,缺乏对用工形式和在用工费用方面的支出缺乏统一管理,经常面临不合规性的问题。 三、雇佣成本高。 店内线下经营需要大量员工,特别是一线城市店面员工的五险一金和员工福利,用工成本高,基本已成为制约线下店发展的重要因素。 就拿一家大型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来说,A公司是一家区域性的大型家电零售连锁企业,在很多省市都有试点。 1、企业分布。 门店遍布全国核心城市,众多品牌加盟,业务稳定。 2、就业机会。 购物中心员工:监督、收银; 第三方员工:品牌方派驻员工; 临时工:导购促销,仓库管理。 三是原有的管理模式。 工作量统计+工资(报酬)发放。 四、难点。 许多店面设置标准不一,缺乏统一管理,存在用工风险。 计划效应 就业一体化解决方案,解决不同岗位、不同形式就业的难题。 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灵活就业模式,有效降低企业成本。 国家统一管理,统一发放,减少店面工作量。 管理人员变更,解决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。 外包商业逻辑。 契约类型: 如果某一项业务与某一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等签订业务外包合同,由某一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等自行完成相应的工作;也可能与某个自然人签订业务合同,由该自然人完成相应的工作。这时与自然人签订合同就是一种灵活用工形式。 纳税类型: 如自然人因经营收入产生纳税义务,由自然人向税务局代开发票,增值税及附加税在开具发票时支付; 税务机关将在此时对征收的营业收入进行核定。付清报酬后,不再扣个人所得税。 公司所得税:根据取得的发票、对外付款记录及有关合同凭证,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。 社会保障:由于企业与自然人没有建立任何雇佣关系,因此没有社会保险等义务。 分析: 一般情况下,自然人不愿到税务局代开发票,并提前预缴增值税等;企业为自然人预扣劳务报酬的个税,适用税率较高,自然人不愿意扣缴个税;而自然人则认为必须先预缴增值税才能缴纳。 在国家政策上,密集出台了促进灵活就业的呼吁。强势崛起的是在经济和政策多方合力下的灵活就业。 但事实上,用工政策比较复杂,首先要有效地把握雇佣、劳务、经营的实质;其次区分好三种形式的灵活用工,掌握国家鼓励政策的方向;最后,借助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专业化服务,实现多方共赢。 |
说点什么...